首页| 故事| 美人潭| 百闻| 饭局| 房产| 汽车| 财经| 旅游| 教育| 生活| 文娱| 政务| 贴吧| 开封| 洛阳| 南阳| 许昌| 信阳| 平顶山| 濮阳| 三门峡| 鹤壁| 安阳| 商丘| 新乡
沈正国
锦城丝管日纷纷,半入江风半入云。此曲只应天上有,人间能得几回闻。
公元761年,当流寓成都的杜甫听到蜀地的丝竹之声时,甚为惊讶地写下此诗。这说明早在唐代,天府之国的急管繁弦之音就已绕梁不绝。
如今,盛唐景象已经无处可寻,只有与前蜀高祖王建一同沉睡在永陵墓中的“二十四伎乐”石雕,还留下唐代宫廷燕乐的缩影,让我们能够依稀一窥得那盛世歌舞的场面。“二十四伎乐”毕竟是石雕,要怎样才能让她们“开口说话”?
沈正国,原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副厂长,他真的让这组石雕发出了动人的乐声,一千多年后,再次奏响了盛世唐音。他所带领的团队,不仅复原了“二十四伎乐”中的全部乐器,还特意复原了唐乐器中的三种绝版乐器:唐尺八、五弦琵琶和阮咸。
壹 复原难度高遗存中的乐器较写意
从1976年入行算起,沈正国已经在中国传统乐器行业浸淫了42年。有着丰富古乐器修复经验的他,曾为江阴博物馆、内蒙古博物馆机构等复原或修复了很多古乐器。2016年,一部以永陵“二十四伎乐”为蓝本创编的国乐观念剧《伎乐·24》找到他,希望由他来主持“二十四伎乐”中古乐器的复原工作时,饶是“身经百战”,沈正国还是实实在在犯了难。
“当时他们有这个复原古代文化遗存的创意,想要以王建墓中‘二十四伎乐’石雕为重要依据,复原出唐代的古乐器。实际这很难,因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‘古代乐器复原’这个行当。我平常的工作是生产常规乐器,加上喜欢传统文化,所以业余时间都用来探索传统乐器。”
沈正国虽然没有亲眼见过永陵博物馆的“二十四伎乐”,但已经与其神交已久。“这组石雕的影响力非常大,资料中经常翻阅得到。但如果要还原当时的乐器,仅靠石雕是没有办法的。”沈正国说,存在于文物遗存中的乐器大部分都比较写意,没有按照实际的比例来。而“二十四伎乐”又在“半地下”的状态中呆了一千余年,导致有些很多地方不清晰。“只有查找相同时期的其他的图像资料、文物遗存来进行参考,特别是唐代有些乐器流传到日本,譬如五弦琵琶,唐尺八等,这批在日本的遗存,成为了还原唐乐器最重要的实物资料。”
贰 失传的乐器在韩国日本找到蓝本
复原“二十四伎乐”中的古乐器有多难?
沈正国表示,就算自己一直处于这个行业之中,在复原工作前也积累了大量的资料,但这二十四件乐器的完成,整整花了他和团队两年时间。“因为这二十四件乐器中,涵盖了中国乐器中的八类。我与乐海乐器、东升乐器、笛师赵小生、古乐探索者徐戈等组成的复原团队,查阅了大量资料,才完全复原。”
“二十四伎乐”中的每一件乐器的复原难度都不一样,有高有低。譬如排箫的难度就不高,因为现代流传下的排箫制作工艺和形态,较唐朝没有太大的改变。沈正国说:“但有些乐器,从用材、规格、工艺、演奏方法,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,可以说在当下中国已经失传了。譬如现在的琵琶,跟唐朝的琵琶相比,完全是另一种乐器了。在历史的浪潮中,有些古乐器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,我们已经很难从当代的中国乐器中,找到唐代的影子。”
值得庆幸的是,盛唐时期文化交流频繁,加上当时国力强盛,所以唐文化也输出到了邻国,有些在无意中得到了保留。譬如在日本、韩国,唐代乐器都能够找到一些蓝本。“这些资料,成为了复原工作中最重要的依据。”